意义只存在于实践之中——

断碑(五)

65(2.16-2.17)

《在路上》读几遍,想哭几回。

《尤利西斯》读着,会感受到悲哀的情感洪流淹没,世纪初和世纪末的病患。

《芬尼根的守灵夜》像一片历史的废墟,零落残渣。它带着绝望的幽默感。

《局外人》,想揉碎加缪的花枝。政治超越他的文学。他的文字太平凡,平凡到刺眼。(汪坻说:我不喜欢加缪的小说,因为我觉得它们总是带着一种似是而非的清醒。)

《复活》,比《忏悔录》更真诚的絮语。托尔斯泰一部长篇“老”十岁。

《雪国》,悲哀的献身是种疾病。

66(3.7)

评价文学作品是徒劳的私人化翻译,没有任何意义,唯求悦观者及著者之心目罢。(汪坻说:现在不认同这个观点了。)

67(2.19)

“针对现象,我们不能说出比我们的语言现在所抵达的范围 更进一步的东西(着重号)。而且也不能意指(思维)比我们的语言所抵达的范围更进一步的东西。(不能意指比我们所能说出的东西更多的东西。)”(汪坻说:除着重号外,括号内为我摘抄时的补充,引自《哲学语法》)

康德。物自体。(有限的)不可知论。(汪坻说:这三个词语是原本打算研究内容的提示。)

68(3.20)

“现实主义”者常说艺术要“直面现实”“反映现实”,我要说他们直面和反映的不是物质现实,二十现实中符号错综关系形成的表象在他们意识的投影;他们“反映”的甚至不是物质现实的镜像,而是符合拟像,甚至有时是拟像的拟像。

这不是在否定什么。艺术正是在明知这一点的前提下得以存续和再创造。

我只是指出不存在彻底的所谓“现实主义”者,他们若如此宣言是在自我欺骗。仅此而已。

(我最近的艺术观是不是在与纳博科夫靠近?)

这只是专指某些片面的“现实主义”——6.16

69

高中political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批判(骂骂咧咧)(汪坻说:这只是一个计划,我写了个开头就自觉能力不足,迅速放弃了。)

①以马为绝对真理不可置疑,但这种行为本身反马。

②哲学对现实的反映有正误之分。大谬。仅有视角之分,接近程度之分。无论何种视角都会存在部分对物质现实的歪曲。

③完全没有对基本概念如“世界”做任何讨论,就下断言“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”,这与宗教对所谓奇迹的叙述无异。

④“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”,事实上,哲学统一的不仅仅有世界观与方法论两部分,还包含着认识论、伦理学等诸部分。如果强行抹平它们与世界观、方法论间的差别,将是粗率的。

私以为世界观为哲学诸门产生之源头,历千余年发展,诸门研究对象早已区而别之,正如物理学从自然哲学独立出来,法学从道德哲学独立出来一般,诸门是相对独立的研究路径。方法论则不是独立的,它贯穿包括哲学在内所有人类知识与其划分出的学科,不专属哲学。——3.26

70(5.19)

斯宾格勒:文化形态论,主要思想与柏格森同属一流;方法论近乎《欧洲科学危机——》(汪坻说:指胡塞尔《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》。)一书中的胡塞尔,但他以史学为“证”。与柏格森的心理学视角不同,他关注“历史有机体”,而鲜涉及个人心理分析,所以二人仅可言家族相似性。鼓吹资产阶级道德与民族主义。(反(anti)基督教的,参见尼采)。语言问题被他有意识的忽视了,缺乏根柢层面的反思。(汪坻说:实际上我当时只读了几章《西方的没落》,就写了这些,至今没有读完全书……)

71(5.23)

“皮之不存,毛将附焉?”

72(6.6)

“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。”(克罗齐)

73(6.16)

《生产关系的“再生产”》——(7.14)阿尔都塞(汪坻说:计划去读但没读。)

74(7.18)

“上下四方谓之宇,古往今来谓之宙。”

75(6.9)(汪坻说:本则为对《死水》一诗的戏仿。)

死水•21世纪


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

轻风滞重得难以脱逃。

不如多扔些思想指导

爽性洒你的先锋模范。

让死水酵成一沟红钞

蚊虫扯出历史的沉帷。

请犬儒织开村社罗绮

丑恶建起资本的堡垒。

不如留给亡灵去开垦

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。

76(汪坻说:本则为对学校宿舍张贴的“熬夜玩手机的七大坏处”的重构。)

小医,你还在睡前脊椎病吗?

常言道,友谊的小船,容易砸到自己。偷偷睡眠的你是不是也不懂青光眼。伤肝动怒后,房水环境一片紊乱,此时,褪黑素肝火旺,与人体生物钟形成鲜明对比。同学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记忆,自然很容易引发抑郁,宝宝调节痉挛而伤到你的小心肝。

除导致眼压正常和快速睡眠外,还有哪些和谐,请同学们千万别闭目。

77(6.16-8.12)

关于以前辩证法部分的修订与扩充(汪坻说:关于这个文本情况的说明见上第62则。)


主体是实践的人。(假设不包括“外星人”)对象是内在于主体的认识体系的物或概念。客体则是 外在于(着重号)主体的物或概念,与主体在认识中割裂。这两个语词的区别是显著的,(但必须强调,它们 仅仅(着重号)是为了表示辩证法的 语法(着重号)而使用的语词,并没有更多的意义,人们往往视这些语词的关系为辩证法的全部…这是太过简化的误解)

两者与主体的关系,前者是对立(内部)关系,是辩证法的语言;后者是彻底的割裂(外部)关系,是形而上学否定运动、孤立的 语法体系(着重号)的使用。主体的 自我(着重号)确立,始于否定——对作为对象的他者的否定,以实现对主体(各个个体)自我(着重号的肯定。相对的否定包含相对的肯定,绝对的否定包含绝对的肯定;事实上“绝对”会朝着“相对”发展,“绝对”≠永恒不变,“绝对”这个概念,这个语词,自身也是运动的,变化的,“绝对”是相对于“相对”而言的。

素朴的“主体”的自我观念是绝对否定的产物(或者叫它:绝对自我),这就使得对象物(即作为对象的 非(着重号)我/他者)客体化,由此推演出的认识论体系也将最终倒向形而上学,与各个层面的实践(物质劳动、及由其发展来的概念/理论劳动)相割裂。而发展的“主体”之自我(或者叫它:相对自我),是相对否定的产物,它是变化中的概念。绝对主体的运动,开端决定了结局(参见黑格尔“绝对精神”理论。),它的运动只是沿着既定轨道(非历时性),(6.17)有无条件的确定性。//

(7.14)注:肯定、否定是同时由语法体系产出的概念。任何肯定都包含着 相同程度(着重号)(等势)的否定,反之亦然(我们在日常语言中,不存在“绝对”肯定或“绝对”否定这种东西。也即同一性与差异性孰先孰后,这个问题是伪问题,该问题应当被消解。谈论它们的这个问题是对语法的刻意违反。)((康托尔)) 它们统称:矛盾。(主要、次要)

(8.12)(同一即差异,二者是一个概念判断的两种称呼)

形而上学也是发展的,只是在发展的终点会(阶段性的)走向自身的否定,然而这种否定也是规定了的,内部的否定。(某些人批判形而上学是 僵死的(着重号),但这种思考判断本身便是反辩证法的。)

78(7.14)

哲学社短简


Philosophy,Philosophia,“爱”智慧。这是“哲学”一词由希腊语借来的词源在希腊语中的本义。哲学的原点,即对智慧对真理的热爱与追求,苏格拉底说,他是智慧的“助产士”,我们哲学社创立的目的亦如是——回归哲学的原点,并重新出发(而不仅仅是political课本上教条式的知识点)。说到底,到达 时代(着重号)真理的路,不是唯一的,哲学也因此看起来是一门相当私人的 艺术(着重号)。但我们的目的,本非交给你“绝对”真理,而是帮助每个勤于思考的你,最终寻找到属于 自己(着重号)的那条道路,通向“智慧”的道路。


评论
热度 ( 17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汪坻——希望者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