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义只存在于实践之中——

断碑(四)

59(11.28-11.29)

“哲学史讲演录•说明”

哲学史的目的是“理性精神的实现”,但这种说法实际上回避了“反思”问题,是模糊不清的表述。//应当对历史的工具论做出反驳,然而黑格尔的理由是唯心的精神世界,因而薄弱无力(汪坻说:其实唯心不一定薄弱,也可以很厚实,只是根基不牢。),他认为概念(这里即对学科对象的“主观”理解)是学科发展史的核心,是第一性的问题。而忽略了(汪坻说:概念诞生的。)物质条件的第一性,概念乃由物质条件塑造,是承继的现象和伴生产品;尽管表面上有直接的因果关系(汪坻说:应当说,相关性。),为分析带来了额外的困难。//历史并非游移不定的东西,它(汪坻说:这里或许说“历史主体”会更好一些。)即使不能把握对象的确切样貌,依旧能作出历史性或对某对象历史的叙述。这里存在自觉认识的困难。(汪坻说:用黑格尔的话说,这里存在的是历史主体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是如何实现的问题。)//黑格尔假定“(绝对)真理”或曰“真概念”是存在的(且能被认知)(汪坻说:即可知论。),假定了思想划分为表象与本质(内核)(汪坻说:实际上在黑格尔那里,二者最终是统一的,见《小逻辑》或《逻辑学》中本质论部分关于“内”与“外”的讨论。),而我们唯借由“绝对真理”的滤镜窥见万物的真实“本质”。//但他认为“对象首先正确地加以规定”是科学的前提,这是我认为可以赞同的,乃至可以赞许的。//(《读资本论》)//

60(12.1)

文化:什么是我们?自我认知。

文明:什么是进步的?

启蒙:个人主义

61(12.2)

续上//黑格尔的哲学史是结果导向的,认为结果决定一件事开端的状态。(衔尾蛇)精神活动在此处的因果关系或曰“过程”(与因果有所不同)被模糊、神秘化了。//黑格尔的“范畴”概念是思想域的另一种说法罢了,是关于概念的概念的统称。(汪坻说:当时写的“罢了”的结论是做得相当草率的,黑格尔的“范畴”是相当复杂的概念,并不是这么简单,我现在还没有精确的理解。)仍然是忽略了物质而专注于感知、思考内部转化而来的材料(从物质),固缺乏反思。//

“导言”

“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…是许多“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”。”“理性”,在黑格尔那里指向了所谓“绝对真理”。

(2022.2.13补:“物质的第一性”是不太好的语词:不是黑格尔有意忽略物质条件,而是他的视野内没有“物质”的概念。我之前部分指责显得有些刻薄了。)

(6.16:而且有些树稻草人的嫌疑,而且自说自话。)

62(12.10-2022.2.11,这一时期的结果见我的《辩证唯物史观论稿》。以下为写作历程的简述:12.10写下初稿,12.13定下最终呈现出来的形式,“公理补”部分在1.19-1.28写下,“异化”有关部分在2.11后写下,写完第二天发文。后在2.14对已发表稿再次修改,发现工作太大暂时放弃。在6.16对辩证法部分进行了一千字左右的补充,8.12写了《对<提纲>的修正意见》共十四条,见后。)


63(2021.12.22)

(汪坻说:本则是听一节介绍海子的课时作的笔记。)

海子:“火”(死亡灿烂)→“水”(生命)    粮食(生命、原始)    走出囚禁→建筑(孤独的朝圣)    神(人的极限 永恒(着重号))    “我”易朽(死亡)

“远方忠诚的儿子,物质短暂的情人”    火→太阳

生死的钟摆(着重号)

64(2022.1.28)

后现代:后现代主义(post-modernism)是什么?我们在种种场合见到这个名词。后现代亦即反“现代主义”。但它真的“反”了吗?后现代不是一套理论而是一套态度。是抽取了科学socialism的“革命理论”。它没有“socialism”的价值取向,它剩下的唯有“革命”“反叛”“颠倒”等诸多概念。

如果说“现代主义”是膨胀的,“后现代主义”则是萎缩的。它们就像同一个人的不同情绪一样,是一个立场的两个侧面:对capitalism社会的异化的反抗。当然,这都是不成功的(也是不可能成功的),因为它们只反对异化而不反对capitalism本身。

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称不上“主义”,它们(实质上)缺乏自己一致的political诉求,只是作为背后真正的“主义”的附属态度而已。

所谓“乐观”与“悲观”的区别只在乎对“科学”意识形态的态度而已。无关紧要。    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“躺平”,大错。后现代是否定性的抗争,而非消极性的抗争,二者差别务必分清。

(2.27)

然而后现代主义(自称的)的内部也存在大量的分歧。”后现代主义常常成为一种当作商品贩卖的标签。(卖弄术语将问题神秘化是学术贩子的惯用手段,因为这样会显示出他们所谓“专业性”,如果能来点前言不搭后语、不知所云又莫名惊世骇俗的结论那就再好不过了!因为人们会冠给他们“独立思考”“思想者”的标签呢。如是,他们的身价高起来了,实际上学术却不曾因此收获半分进步,只平白多了许多篇“论文”。)

“后现代以意义先于语词作为它们的出发点,然而在实践中却采取语词优先于意义的态度互相攻讦。这一不一致导向分歧。”(引自我对《哲学语法》的札记中的一则)


评论
热度 ( 9 )

© 汪坻——希望者 | Powered by LOFTER